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期货场外衍生品会计处理)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11月,规模位居全国第三位。期货业协会会长王凤海表示,目前,期货业协会还建立了专门的行业调查团队,在对期货行业信息技术系统性构架、风险管理及服务的准备等方面,同时还有“证券时报记者”等专业市场人员参与,在行业研究、数据库建设、专业测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传授。
2020年8月22日,中衍期货发布公告称,公司可开展的业务开展在行业首先开展。该负责人称,目前该公司正积极参与期货市场调研,并于9月底进行相关调研。
王凤海表示,期货行业在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领域是有一定的认识的,有的业务是经过了实践的摸索和实践的结果,有的业务是建立了专门的行业调查团队,此外还需要结合现货贸易商业务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场发展方向。
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公告,在场外衍生品业务试点筹备初期,期货公司需配合做市商协助设计完善客户风险管理计划,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渠道和信息服务。
王凤海表示,作为期货公司来说,要大力推进自身,在转型期间就要加强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和经纪业务的合作,形成自身的风险管理工具体系。目前,期货公司作为风险管理公司,本身就是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三方,要实现在开展风险管理业务时的多样化,要逐步向多元化、业务版图的个性化转变。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指标需要改进,例如技术分析、交易策略和交易决策,需要有针对性的人才,才能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最终实现风险管理的专业化。王凤海表示。
做市商具有竞争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参与的场外衍生品业务包括场内期权、场外期权、基差交易、个股期权、基金、期货、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业务。
王凤海表示,目前,很多场外衍生品业务正在迅速发展,包括场内场外期权、基差交易、场内期权、股指期货、期权等场外衍生品业务等。从我国衍生品市场的经验看,只有推出基差交易,才能使场外期权业务以自身的资金实力为根基,有利于场内场外市场的参与者与期货公司间的交易互通,形成互惠互利的良好格局。
但王凤海认为,国内有些场外衍生品交易平台是靠着经纪商、场内场外机构及中间商的优势,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和交易平台,但是为了开展业务,很多平台还以贸易商、券商等中间商的角色存在,这让一些缺乏专业管理能力的场外衍生品交易者很难以线下的业务为主,只能选择通过自身的场外平台实现客户的场外交易,而这样的客户只是缺少专业管理能力和交易能力,如果要通过场外的业务实现收益互换的话,需要再做一些场外的交易,那就是基差交易。
王凤海举例说,一个公司要开展套期保值业务,需要在基差上做对冲。由于这些风险管理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场外业务,因此需要有专业的风险管理人才。王凤海介绍,他们还建议先从期货公司做一个交易顾问,利用一对一的业务组合管理风险。他们通过两个月的模拟操作和账户管理,熟悉套期保值的操作手法,逐渐提高交易技巧,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让风险逐渐变得可控。
此外,据介绍,通过开展场外衍生品交易,一些有实力的公司会通过其经纪商为客户提供流动,帮助客户赚取更多的佣金。